您的位置: @济源人 > 社会民生 > 正文

护栏后撤30米背后的民生考量

2024-04-30 09:08:31来源:济源网-济源日报责任编辑:崔鑫

       护栏后撤、随机掉头,这一便民交通举措的实施,得到了市民一致点赞。从通行效率看,左转车辆不再等待,市区道路交通变得更加通畅。从安全角度看,减少了车辆与行人碰撞的概率,危险系数进一步降低。从群众角度看,人们期待增加改造路点,全面推广。

  一个道路交通设施的简单改造,缘何收到如此良好效果?记者试图从群众和相关管理部门的不同视角,揭开其背后的因果逻辑。

  4月28日18时许,黄河大道与文化路交叉口,家住阳光苑的市民吕先生驾车从西向东提前左转,顺利掉头进入小区。改造前,他需要在十字路口等待数分钟的红灯,绕过人行道,方可掉头。

  “减少道路安全事故,不是简单的一‘隔’了之。”吕先生坦言,济源在城区道路设置护栏,在市民中一直存在争议。“本来是一项安全举措,却需要市民改变多年的通行习惯。”眼看着家门近在咫尺,却不能尽快通行,归家的急迫让他曾经心有怨言。

  市民有怨言,服务必然有提升的空间。加装护栏时,公安部门留意到市民的反应,也进行了深入思考:便利和安全,究竟能不能兼得?

  答案是肯定的。经过认真研判,同时有效借鉴外地市经验,公安部门最终敲定护栏后撤30米、左转车辆随机掉头的改造方案。

  “如果没有后撤,每一个路口浪费的都是四个方向所有掉头车辆的时间。”示范区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民警闫鹏鹏分析,此方案的实施,给需要逆向行驶进出小区、上下班的人员,乃至需要掉头的出租车等都带来很大便利。同时,保留的护栏还有效避免了横穿马路的危险。

  当然,该措施的民生效应不仅限于此。在缓解交通拥堵上,同样取得了显著效果。

  4月29日7时45分,正值上班高峰时段,黄河大道与沁园路交叉口,排队等待左转的车辆明显减少。改造前,进入第一行政区的车辆需等左转绿灯亮起,才能左转通行,一个红绿灯往往过不去。“改造后通行效率明显提升,堵车现象显著减少。”在第一行政区工作的人员有共同体会。

  据公安部门统计,该举措实施后,在黄河大道、济源大道、愚公路等主要干道的十字路口,交通压力明显减轻,车辆通行速度明显加快,堵车这一“城市病”得到了一定缓解。(记者 史丽娜)



回顶部